我們都知道自律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,因為教育的目的,就是要孩子能管自己,對自己負責,而不是大人時時刻刻在管他!
但偏偏家長都覺得,孩子就是調皮愛玩,不喜歡學習,一寫作業就磨磨蹭蹭,靜不下心,所以習慣性監督催促他們,時時刻刻都在提醒:“XX,你應該去寫作業了...該背詩詞了...這都幾點了,你該睡了!”
這就像是個惡性循環,你看到孩子做事磨蹭,就忍不住去催,去給孩子制定計劃,可你越是幫孩子完成這些,孩子的依賴性越強,自我規劃管理能力越差...
所以今天小競和大家分享4個方法,幫助孩子學習管理時間,讓孩子不再拖拉磨蹭高效做事,專注學習!
很多時候家長與孩子爭執都會說“10分鐘已經到了,你XXX還沒做好”,孩子總會頂嘴說10分鐘還沒到呀!實情是,孩子根本無法定義10分鐘,或者半小時到底有多長,家長卻總以為孩子在耍賴頂嘴,甚至為此生氣發脾氣,其實你們是在雞同鴨講。
這時,就要把主導權還給孩子,好比如我們可以這樣說:「那你說說看,你還要幾分鐘?」讓孩子自己去思考,幾次之后,他就會了解5分鐘、10分鐘到底是多長。也可以使用定時器,時間一到就會提醒他時間到了。
最重要的是,讓孩子從自己的口里說出時間,會比爸媽強制約定的時間來得有效多了。
千萬不要將孩子下課后的時間全部規定成他必須要做的事情,尤其是正在小學階段的孩子。
有很多家長習慣在小孩放學回家后,把從六點到十點的時間,全做了規范,包括寫功課、練琴、收書包、洗澡、看書、睡覺等等,完全沒有放松娛樂的時間。
這會讓孩子的心理不平衡,也會讓精神太過緊繃、生活失去應有的樂趣,長時間下去反而不利于孩子成長。
最好的方式,讓他在做完指定的功課后,可以有30分鐘的自由游戲時間,這樣孩子會更有動力。
例如,規定晚上八點到九點不用孩子做任何事,就讓他自由地做想做的事。這段時間別要求他去刷牙、提早上床、或收拾玩具等等,要讓他知道:「爸爸媽媽也是說到做到的」。
讓孩子有可以自由掌控的時間,但事先父母要先跟他約定,除了這段時間外,其他時間就必須把該做的事情做好,如果沒做好,就會壓縮到玩樂的時間。
如果已經定好時間,但孩子沒有完成就想玩,怎么辦?這時記住千萬不能說:「你功課都寫不完了,還玩什么手機?」
只要輕聲告訴他:「是你自己因為做了XXX,占掉了時間,不是我們不讓你玩。如果你按時完成了功課,當然可以玩,如果你提前完成了功課(保證質量),還能多玩一會兒!」這樣去幫助孩子理解,想要獲得獎勵,必須得自己先做好規定的事,同時還能提高他們的效率。
很多家長為了要讓孩子動起來,會一件事一件事交代,好比說,要他一回家后趕快先寫功課、然后吃飯、洗澡、練琴、看書等等。
但這樣會讓原本規劃能力就比較弱的孩子,感到更加混亂,無法合理安排,一旦他做的不好,家長又開始催,孩子的壓力就更大了。其次,把要求提的太復雜,也會讓孩子感到家長很啰嗦,聽不懂也不想聽。
因此每次要求孩子,只規定三件事,例如:「八點前,你要做好三件事,第一寫功課、第二整理書包、第三收拾好房間」這三件事可以自己分配時間,但不要多給一件或兩件,也不要只給一件,就只要三件就好。
另外,在告訴他的時候要看著他的眼睛,讓他從電視或手機中回神,否則,如果是邊看邊玩邊回話,那就等于白說了!
當孩子越大,功課只會愈來愈多,甚至超過一個半小時,但基本上孩子的專注力只有半小時左右,如果沒有分段休息,是無法撐下去的。
可以讓孩子在作業中有休息的一小段時間,做別的事情后,再回去寫功課。
但是,若這段休息時間是讓他會分心的看電視、玩手機的話,反而會讓他專注力更不足,影響后續的功課寫作,反而得不償失。
所以我們可以讓孩子舒展一下身體,做一下眼保健操,吃一個水果等健康的形式讓他們放松精神。
沒有人天生想要做個“吼吼爸媽”,只是教育的方式不對罷了,建議家長制作一個計劃表,讓孩子從小學習訓練,這個方式除了可讓父母了解孩子時間規劃的能力外,也能讓他了解時間的邏輯性。
但要記住,一定要給孩子游戲的時間,才能達到平衡。
用圖表化,訓練孩子化被動為主動,好處有:
1.讓孩子明確知道目標在哪里
2.練習將目標與看時鐘的能力結合
3.提醒孩子記住被訂下的規矩
4.親子間有更多的互動
時間計劃鐘訓練步驟:
步驟一:與孩子定出每日的時間分配
先與孩子定出每天在家的時間,應該要做的事情的框架,具體則讓孩子自己把控。例如:4-5點寫作業、7-8要洗澡、10點要上床睡覺等等…
當孩子有做到時,就可以把相對應的目標貼紙粘貼,記錄自己做過的事情。
步驟二:制作目標貼紙
跟孩子討論出所有目標的貼紙,孩子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圖形貼紙,加強他的積極性。
步驟三:開始執行時間計劃鐘,并教孩子分析
每一天上床結束前,可以跟孩子討論今天做到了些什么、有哪些是沒有做到的呢?例如:今天又主動說要去洗澡,很棒!可是你忘記今天要主動去寫作業,今天的時鐘就少了一個…我們明天繼續加油!
有些孩子可能不能自我分析,到底是怎么做到的,或是為什么做不到。爸媽可以用引導的方式,循序漸進的引導孩子去回想,自己有進步的部分。
步驟四:持續并獎勵孩子的主動
養成習慣的周期是21天,當孩子持續不懈的做到、有明顯進步時,爸媽可以主動給予孩子一些獎勵,假日帶他出去玩、額外獎勵喜歡吃的點心、陪孩子一起玩他喜歡的玩具,并鼓勵孩子,如果以后沒有這個表了,你是不是也會記得,你應該要做哪些事情呢?我們以后繼續把這個好習慣保持下去好嗎?